可以争取一段长时间的安宁,如此,他才可以放心的走出去,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而在朱常武身后皇宫的坤宁宫内,崇祯与朱慈烺父子的争吵还在继续。
不同于以前只是崇祯在说,朱慈烺在听,这一回,做太子多年的他终于开始回嘴了。
周皇后做为妻子、做为母亲,起了一个中和的作用,会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出来打打圆场。就这样,直到里面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一记叹息声传出。
站在门外的王承恩、徐高、田守信三位公公,皆是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但这声叹息声响起的时候,他们却都察觉到,这是发自于崇祯之口。
有一方终于妥协了。
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皇宫要变天了。
从这一刻开始,大明也要变天了。
从这一刻开始,不!应该说在很久之前,世界的格局就已经变天了。
三位太监总管还在外面遐想的时候,殿内崇祯的声音传出,“王大伴进来,给朕拟旨。”
不久之后,一道明旨便昭告天下。
朕即位十七年,励精图治,终始得海内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万邦咸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可比先圣,功更盼后人。然朕自感年岁已大,皇太子朱慈烺,人品贵重,甚肖朕躬,坚刚不可夺其志,巨惑不能动其心。朕欲传大位于太子朱慈烺。诸皇子当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重臣工当悉心辅弼,同扶社稷。
崇祯的旨意一出,便宣告了他要成为太上皇的事实。新的大明开端正式启航。
......
公元一六四八年八月初一。
大明朝迎来了他的第十七位皇帝,明文宗朱慈烺。
崇祯这位明思宗朱由检,成为了太上皇,交出了手中的所有权力,不再管理朝政。
虽说朱慈烺自称文宗,对外说要以文治国,但走的却是以武安邦的路线。
在八月初一这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一身龙服的朱慈烺登上了皇帝的金龙椅,站在下面的新任首辅方一藻等人行了三跪九拜之礼,并于口中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常武并没有站在臣子之列,而是于一旁给他专门开了一张椅子。
朱慈烺上台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