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腹诽他装逼虚伪,但是从方星河嘴里说出来,没有人不服。
“那就祝你破掉上本书的记录…对了,《少年的我们》会发行英文版吗?”
“不会。”
“为什么?我看新书并不涉及任何黑暗面。”
方星河耐心解释道:“我们的青春和欧美人的青春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化隔阂导致了彼此之间难以理解,所以在亚洲之外发行没有多大意义。”
记者感到极大的不理解:“可是,哪怕只能卖出去几十万册,这也是好事吧?对于西方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很有益处…”
这话乍一听一定很有道理,其实非常想当然。
在欧美推广书籍,如果没有名气加成,那么条件非常苛刻。压价都在其次,个别出版商简直是拿方星河当傻子耍。
有些人抱着捡漏的心态,打算把出版权拿下,回国之后也不必卖力宣传,靠着自然流量能卖多少算多少。
另外一些人更恶心,承诺给了一大堆,但是合同上的推广资源全是陷阱,纯粹是欺负方星河没有能力监督。
极个别带着诚意来的,又要求方星河配合他们的宣传方案,比如出席活动、上节目、制造争议,等等等等。
总之,不管答应谁,都是放自己的血给他们吸。
他们倒也不是专门针对方星河,这年月的中国作家,就这待遇。
放别人可能就忍了,没必要跟钱过不去,可你方哥忍不了,都他妈滚一边去,这书我不在欧美出版了。
当然,面对记者没有必要这么讲,现在的国人对于方星河走出亚洲冲向欧美有一种巨大期待,他们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大困难多少不愉快,就只是盼着有一个人能够提振心气。
方星河不想嘲笑这种朴素的渴求,时代如此,何必苛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