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总行今年有个规定,85年的贷款额度要以84年的实际放贷为基数来增加。
于是基层银行才会出现这种为了加大基数突击放贷的荒唐事。
让卫东烦不胜烦,他现在确实没多少现钱,全都利滚利的滚进生意里,但从未想过贷款。
不光是老领导特意叮嘱过他,老思维觉得靠贷做生意不太好。
也是这种追着主动贷款的感觉,就像让卫东后来最烦的各种网贷小额贷,居心不良很抗拒。
但这些银行打着不多贷点,就不给那三栋住宅楼马上放贷的旗号,求着他还是分别又贷了一百五十万!
就是每家房贷五十万外,后来的建筑贷款加上共两百万。
然后过了元旦节让卫东还贴了点利息钱,才把这四百五十万莫名其妙的贷款给还了回去。
旁观这番骚操作的也就伍曦和金卓群,还有港妹,反应肯定各不相同,金卓群是真觉得惋惜,这么大一笔资金能做多少事了。
让卫东和伍曦相顾无语,明白真不能让这货拿到大钱,就特么跟没见过钱似的。
可这才是常态,整个国内这时候都没见过钱。
84年初就开始的私人开公司热潮,让卫东在蓉都都被阳光日报记者站撺掇着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到处都涌现出了大量的皮包公司,只有个皮包装着公司章到处口若悬河的谈生意,很容易出现诈骗跑路的情况。
现在年末又遇见这样的放贷热。
专家组里金融系统的人都算是在基层旁观到了乱象丛生。
有人立刻写内参汇报情况。
不是告状,而是提醒既然他们在基层看到有这种情况,那就必然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做法,相应就得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