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给新人科普企业理念:“我不贷款,过去不贷,现在不贷,未来也不贷,这是个底线,因为一旦在用贷款做事就意味着整个资金链绷得很紧,甚至我也不着急非得达到什么结果,一分力气就吃一分饭。”
吴生云也不执拗:“那…按照我能理解的做法,修厂房大楼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然东家都说了不愿资金链绷得很紧,那就说明现在也不紧,还是有宽裕的,那就拉出个轻重缓急来,可以都开工,但进度就选最重要,或者最容易立竿见影带来效益的集中力量做。”
这种稍微宏观点,需要有整体掌控局面的活儿,明显就不在骗门学习教材上。
沈老三一直靠在门边倾听观察的也是人,而不是事。
让卫东顿时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流金相馆那楼肯定是最醒目,但耗资肯定最高;
最简单耗资不大的是商州的食品厂大楼,最成熟的县里几层楼建筑修起来罩个玻璃外壳而已,他爹都会。
可这楼也是最不急用的,当初选择建这楼,甚至是在接受北较场工业园之前,故意多此一举要秀出来证明会扎根商州,具体里面做车间、做办公甚至宿舍都行;
真正急用的实际上是两座厂房。
江南区那座要从平整地块开始,面积巨大,配套建筑也多,但能够真正奠定卫生巾厂现代化规模,也是给江州市开发区做张名片。
这个份量,老保安肯定能掂量出来。
哪怕让卫东以四十年后的经历,都还没意识到这个开发区,这座厂房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他也知道这个脸要给好,还得贴金。
相反商州那个正在拆掉的火柴厂区域,建好厂房是为了把卫生巾厂移过去,腾出来的麻纺厂又跟着朝保健品厂做建设。
打的就是目前保健品除了这仨字,还啥都没有的空白准备期。
但商州卫生巾厂已经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