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字,还不敢随意删减发挥。
前线传送回来的不可能有照片,所以趁热出炉的各类报刊,只有这干巴巴的内容。
甚至连关于金牌获得运动员的信息资料都没那么快收集。
可那种追星时候迫切希望知道一切信息的渴望,所有人都应该理解。
这时候跟这块金牌有关的任何信息都会被珍惜的反复翻看传播。
所以阳光日报搞了个半版,背景图就是那个开幕式上高举拍摄的新闻镜头截图,模糊淡化处理下也能用。
衬托出前面的相机和胶卷如此醒目。
这会儿也没广告法所不能蹭,再说这俩称呼也没问题。
第一枚国产彩色胶卷呢,第一台人民相机,一起为第一枚金牌欢呼,没毛病。
哪怕有相机行业的其他人觉得刺耳,什么叫第一台人民相机,这是什么定义来着?
可旁人只要一句,你能卖到29块一台吗。
全国人民都买得起的照相机,那才叫人民相机。
这年头报纸才是最主要的传媒工具,全国学校、工矿、机关、街道居委会,甚至农村村口、城市公交车站,到处都有“阅报栏”。
全都里外三层的扎堆仰头读报。
就问这广告效果好不好。
相机上的“X”标志无比醒目,甚至比凯旋二字传播率更广。
“就是那个叉!”
叉叉相机的影响力从此就镌刻在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
以至于后来那个叉再出现到卫生巾包装上,所有人都能联想到。
当然让卫东他们这会儿也来不及联想,几乎彻夜未眠的让卫东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