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通透。
王伟烨极为欣赏,他认为未来几年这位作者,就能在文坛大有可为。
刚刚听着那些主编们的争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
在他看来,这10部作品中,唯有《树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佳作。
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幅描绘人性、探讨生命意义的画卷。
而其他作品,虽然各有千秋,但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了。
“要是贾平凹投稿,那征文第一是他的,我没话说。”王伟烨心中暗自嘀咕,但随即又摇了摇头。
“可《树王》要是在这些作品里输了,他觉得是埋没。”
贾平凹这样的文学大家,自然不是这些新生作家可以比拟的。
然而,在这批新生作家中,能够写出《树王》这样作品的,除了【雨夜带刀不带伞】,他还真没看到第二个。
想到这里,王伟烨不禁深吸了一口烟,然后缓缓吐出,仿佛要将心中的郁闷一同排出。
他看了眼手上的沪上牌手表,时间已经悄然滑到了10点。
讨论会还没有结束,这只是中间休息。
王伟烨还得继续与其他主编据理力争,为《树王》争取那一份应有的荣誉。
编辑部内一幅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景象。
《沪上文学》作为沪市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的文学杂志,这里汇聚了无数对文学有着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的编辑与创作者。
他们各自忙碌,却又紧密相连。
编辑部的空间被巧妙地分割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使命。
在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办公桌旁,编辑们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稿件之中。
他们的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能够穿透文字的表面,直达作品的核心。
笔尖在纸上飞速跳跃,时而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时而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审阅、修改,他们对待每一份稿件都一丝不苟,力求将最完美的作品呈现给读者。
审编和主编们则坐在会议室的圆桌旁,他们面带严肃,目光深邃而坚定。
他们的手中,掌握着杂志的未来与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