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好做,但可以管理钱粮,这就是钱重海的政绩来源了——而且薛家可以直接说明是冲着他的面子来的,这种人情就是知府也要认了。
在信中,贾环也说明了薛家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来自泰西,这种东西若不早些引进,早晚会对大唐本土的棉布造成冲击,如果松江产量很大的话,可以卖到外面去。
待到翌日晚上,薛蟠便再次过来了。
见到他过来,贾环问道:“姨妈可是答应了?”
薛蟠回道:“环兄弟帮衬的机会,母亲自然会答应。”
贾环笑道:“到了松江,可以先去见钱大人。”然后把写好的信交给了薛蟠:“有士齐兄在那边,多少是个照顾。”
然后又说道:“昨天你说的西北的事情,我也想了一下,不是不行。但要从松江运过去。”
薛蟠说道:“也好。那群准格尔人兜里黄金不少,咱们织好了棉布也去买过去赚一些。”
贾环摇头道:“我可没说让你们卖棉布给他们,把丝绸运过去卖给他们。”
纵然是薛蟠,也反应过来了,他朝贾环伸出了右手,亮了亮大拇指。
贾环又从袖中拿了三万两的银票出来,交给了薛蟠:“薛大哥先收着,算兄弟入股的。”
薛蟠迟疑着不敢收,贾环说道:“如果是薛姐姐在,就收了。”
听到这话,薛蟠便犹豫着拿了过来,贾环之前借钱或者入股,自己妹妹都是敢拿的。
收下了银票,薛蟠便转了话题。
“前几日,我家里的下人从苏州那边运了些螃蟹过来,个个是体大膏肥,明儿我让人给你送两篓子过来尝尝。”
贾环惊喜道:“是阳澄湖的还是太湖的?”
薛蟠不太敢确定了:“只知道是苏州的蟹,哪个湖的,哥哥我倒是忘记问了。”
没过几日,又有消息传来,卫若兰和忠顺郡王的自辩折子再次被驳回了。而且还有御史上了折子,参卫若兰和忠顺郡王“串联”。
天可怜见!卫若兰只是去找忠顺郡王问一问状况,要不他连折子都不知道怎么写。
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卫家和忠顺郡王都不知道要怎么做了。
咸靖皇帝却没有管他们的想法,等了三天没有见到折子,就让刑部、都查院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