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严重些庄稼歉收,必然又会产生远走他乡避灾的流民,甚至会产生不少流窜作案的劫匪,甚至很可能因此激起民变。
说白了这就是一件烫手的差事,办得好,得君心得民心,办不好,那就是背黑锅泄民愤的倒霉蛋,太子和胤禩既眼馋办成此事的功绩,却又不愿担这个风险,定然如几年前发生水灾那样,想要跟在胤禛身后,办好了有功劳分之,事情办砸了出事有胤禛顶着,如此一想,宛如对胤礽和胤禩更加的不满了,“这次你想让李卫当主官,那么谁的人会成为此行的副官?”胤禛突然提起这件事肯定是想让李卫借此立功,好给他顺势抬旗,那样更根下嫁便名正言顺了许多。
胤禛赞赏的看了眼宛如,老神叨叨的说道:“副官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阿玛如何想,太子和老八又会如何做。”他不在意将功劳分出去一些,只要皇阿玛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行,这些虚名他还真的不在意,“这次太子和老八定然会互不相让,毕竟这段日子,他们的势力都削弱了不少,这可是一次好机会。”那样皇阿玛只会对他们更加失望,这大清的君主怎能由畏首畏尾没有担当的人来坐。
“我记得我带回来的还有一些水利方面的书籍,晚上给你整理出来,也许修建沟渠引水用得上。”
“恩。”胤禛高兴的应着,他本来也想问问宛如这方面的事,见宛如如此说,便也不矫情的点点头。
“我觉得你还可以派人去找找番薯和玉米这样的作物,耐干旱,营养价值也很高,最重要的是产量高,若是推广下去,不仅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以后即便遇见旱灾,百姓们也能留个口粮。”其实农民是最朴实的一群人,只要饿不死,他们便会本分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二分地。
“恩,我也听说过它们,其实已经有不少的地方都在种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