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上徐云差了大于何止一条街,但他来自后世的阅历终究在那边,因此很多时候也能勉强跟得上大于的节奏。
长年累月的接触之下,徐云和大于之间亦是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彼此可以称得上一声战友。
同时大于也是为数不多了解徐云来历的基地成员之一,或许正因如此,大于才会展露出如此多样的推演结果:
他很清楚徐云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的404所里,但他却又担任了404所的所长,外人眼里他和徐云在并肩作战,但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在孤独前行。
所以大于对404所的情感一定非常复杂,甚至很可能是这种心理直接促使大于搞出了所谓的女娲机甲。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大于一定比原本历史中要累的多......
接着徐云目光再次下移,看向了推演的后续内容。
杨开渠:
初始线:
杨开渠,1902.10.27生人,浙省诸暨人。
华夏知名农业学家,再生稻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27年,杨开渠前往霓虹帝国大学农学部农实科学习农业知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愤然离开霓虹回国。
抗战期间,杨开渠出任川省双季稻实验负责人,为华夏抗日大后方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给。
1961年初,杨开渠查出肺癌,于1962年2月2日逝世于蓉城,享年59岁。
副本线:
受面壁者影响,杨开渠于确诊癌症后进行了相关药物治疗。
次年九月,杨开渠亲眼见证了华夏三弹起爆的盛景。
后杨开渠被转移至首都进行癌症的进一步治疗,面壁者回归一年后,华夏顺利研制出第一代靶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