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93">1925年赵忠尧自东南大学毕业,1927年赴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从师密立根。
1931年年,赵忠尧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湮没,五年后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径迹获诺贝尔奖。
1958年,赵忠尧负责筹建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并出任系主任。
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因病逝世,享年96岁。
2020年前后,赵忠尧护送镭的谣言开始于短视频平台大行其道,大量自媒体乃至官媒在未经确认的情况下大肆传播,真正的功臣阎裕昌却无人问津。(这里再提一下,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从和水木的周广业教授专门为这事儿写了篇论文,发表在了《世纪》2022年第6期,标题叫做《1937年清华运镭者并非赵忠尧》,上头的内容比我之前科普的详细很多,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副本线:
受面壁者影响。
赵忠尧在完成太上项目后调任原子能研究所担任所长,与王淦昌、朱洪元等人共同对元强子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1965年。
赵忠尧等人发表了第二篇论文,归纳出了51类基本粒子模型。
次年7月,盖尔曼与温伯格在元强子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了夸克味型,在数学方面进一步夯实了元强子模型的基础。
1669年3月。
特胡夫特发表论文,证明了元强子模型中非阿贝尔规范场重整化的逻辑,完成了超出微扰理论最低阶的计算。
1972年。
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发现了完整的夸克喷柱,证明了夸克存在,至此,元强子模型正式被物理学界视为了标准粒子模型。
次年,赵忠尧与王淦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由于国际形势以及兔子自身进行的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