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可能都会想到什么“成功”级、“康定”级、“济阳”级之类的护卫舰,说起驱逐舰那就直接升级到“纪德”级小航母。
比起当下的PLA海军,这些东西那真是让人连正眼看的欲望都没有。
但是在二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对岸海军可是曾经拥有过亚洲第二大规模的驱护舰队。
其中的主力,就是赫赫有名的“阳字号”驱逐舰。
大致来说,对岸的“阳字号”驱逐舰前后可以分成4批。
第一批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日偿舰,也就是物流代表去抽签摸来的那一批中吨位较大的一些。
这其中最有名的肯定是“雪风”,也就是后来的“丹阳”舰,另一艘比较大的是“汾阳”,前身是秋月级。
剩下的几艘中。
“信阳”、“衡阳”、“华阳”、“惠阳”等4艘是弱鸡的丁型驱逐舰,“沈阳”则是1922年建造的古董峰风级“波风”号。
第二批阳字号则是美援,数量只有4艘,分别为“洛阳”“汉阳”“咸阳”“南阳”。
它们在19541959年期间移交对岸,这四艘中前两艘是本森级,后两艘是格里夫斯级。
和PLA的四大金刚一样,这“四大阳字”也是这一时期对岸的头等主力,无论人员配置、官兵待遇都是对岸第一流的。
由于这些“大舰”保养困难,对岸在运用这些舰艇时往往相当保守。
除了示威性的巡逻和作为前出部队的接应或者后援,这些大舰几乎不会用于一线作战任务——实话实说,这一时期的PLA在运用“四大金刚”时也有类似的考虑。
没办法,穷啊。
这次对岸派出的便是四大阳字中的咸阳号,算上兔子们和对岸的关系,这艘军舰的风险性确实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