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村民们心里也打起了小算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算过了,根据汪成贵家里的桃子产量,被供销合作社收购和自己按零售价卖出去,少了好几千块钱的收益。
村里人一年的收入,也就是几千块钱好吗?
这么算下来,这桃子啊,还是留着自己卖更划算。
至于能不能卖出去的问题,村民们还真没有考虑这么多。
汪成贵家里不就全卖出去了吗?
于是这一年,竹溪村有很多村民都没有和县供销合作社继续签订黄桃的收购合同,只有少数村民自认不是做生意的料,老老实实继续签合同。
就这样到了桃子结果的第三年,结出来的桃子产量更多了。
汪海燕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加上去年的桃子卖出去的反响特别好,已经有了一批老客户,所以在网上开始预售的时候,就接到不少订单。
而杨诗的亲戚去年采购的那批黄桃受到职工的一致好批,今年又继续找她买了两千斤桃子。
这么一来,汪成贵家里的桃子那是完全不愁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