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谭守制侍立在一旁,看见小刀进来,点了下头。王上要出宫,多个小刀跟着就多一份保护,毕竟现在郢都城里可不太平,为了那颗城门的人头,已经捕杀了不少身份不明的武士,难保没有意图刺杀王驾的人。更何况晋阳王刚刚遇刺,宫外情况不明。
待到楚王来到晋阳王府,王府上下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进到房内看到惨死的儿子,项烨霖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刑部的主事及推官衙役,一干人等早已查验过现场,侍候王爷的太监,暗卫及王府的所有卫兵,以及那个玉玲珑所在的戏班也早已被全部缉捕,随时等候楚王发落。
只是,还没有抓到凶手。
哭得累了,项烨霖坐在床边,呆呆地看着惨死的儿子,头也不抬地问:“是谁杀了我儿子?”
刑部侍郎郑思宁战战兢兢地道:“是个东海来的歌舞伎,艺名唤作玉玲珑。”
“人呢?”
“跑了,正在全城缉捕。”
“四城关闭,抓不到人不得出入!”
“遵旨。”
“她的家人亲眷何在?”
“回王上,她所在的戏班已经被全部拿获,听候发落。”
“杀!”
想了想,又道:“等等,一共多少人?”
郑思宁道:“从班主到伶童一共三十五个人,男十五人,女二十人。”
项烨霖看了看儿子的尸体,眼里露出凶狠的光。:“抓不到人,一天杀三个,绑到耀武广场上,剐刑。”
郑思宁打了个冷战,躬身领命。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回复会被吞掉,所以只好把对网友:捧大脸的回复放在这里:
非常感谢您的评论和建议。
对于您的疑问,稍稍解释一下:
1。那姑娘就是个悲剧,小刀出不出手,她的行为注定会以悲剧收场。这甚至是不会以作者主观愿望可以转移的。小刀的出手只改变了一点,就是项锦坤的死。
2。昏君和四爷,注定会国破家亡,这也不是以作者主观愿望可以转移的。故事设定以后,很多情节走向就是注定了的。而且我也不是十六七充满幻想天真的年纪,写故事时绝不肯犯那种作者决定一切的幼稚错误,或者会有读者不喜欢,但我并不准备改变。
3。小七和石咏之不会和解,他们之间是死结。由于小七的善良,他并不会怨恨石,只会默默承受,而石咏之,注定逃不脱深入骨髓的怨恨,一直到死也无法解脱。话说,实际上石是真正的悲剧人物,我是真的很同情他。
4。至于笔墨分散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