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得知此事,又私下给与衣食,叫他托词借贷,免为吏取。通遵着密嘱,用言搪塞,还算活了一两年。后来长公主无暇顾及,通不名一钱,寄食人家,有朝餐,无晚餐,终落得奄奄饿死,应了相士的前言。大数难逃,吮痈何益。
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论家。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家令,得太子信任,号“智囊”。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他坚持重本抑末,建议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等策,得到景帝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杀晁错为名,举兵叛乱,他为袁盎等所谮,被杀。所著政论有《论募民徙塞下书》《论贵粟疏》等。
惟晁错接连升任,气焰愈张,尝与景帝计议,请减削诸侯王土地,第一着应从吴国开手。所上议案,大略说是:
前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半有天下。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不忍,因赐几杖,德至厚也,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恣,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潜谋作乱,今削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则反迟,祸大。
窦婴?—前131,字王孙,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西汉大臣。窦太后的侄子。吴楚七国之乱时任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汉武帝初年任丞相,推崇儒术,反对黄老学说,又为窦太后贬斥。后与丞相田蚡交恶,为营救瓘夫遭田蚡陷害,被杀。
景帝平日,也是怀着此念,欲削王侯。既得错议,便令公卿等复议朝堂,大众莫敢驳斥。独詹事窦婴,力言不可,乃将错议暂行搁起。窦婴字王孙,系窦太后从侄,官虽不过詹事,未列九卿,但为太后亲属,却是有此权力,所以不畏晁错,放胆力争。错当然恨婴,惟因婴有内援,却也未便强辩,只得暂从含忍,留作后图。景帝三年冬十月,梁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