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张伟也忍不住说道:“最重要的是,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相当真实,让人印象深刻,像那个李涯,作为佛龛被从延.安交换回来,他和吴敬中、谢若林、陆桥山都不同,李涯不贪慕钱财、不追求权力,他有他的信仰,尽管他的信仰最终失败,但直到死前最后一刻,李涯都没有放弃。”
“是的,我也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陆桥山改头焕面,回到天.津站的时候,李涯说:我运即国运,这种败类都这般重用,我由衷地为党国的前途担忧。言语间难掩忧伤。他是真得在为自己所坚持的信仰而一直尽忠的人,只能是可惜他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林有成写得李涯这个角色,真得很可惜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当有人问起李涯这一切是为了什么的时候,他说:为党国消除所有敌人,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从抗ri战争到解放战争,这是他一以贯之的信念。即便是余则成,也半真半假地跟他说:像李队长这么精忠报国的人,我见到的还真不多。”
“没错,他是真得希望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也是希望国家会好。有一个情节是李涯被余则成当众打了一耳光,独自一人默默流泪。他认定的地下党不仅没有落入己手,还当众羞辱自己,李涯的愤懑和无奈可想而知。正因为他的坚持让人敬佩,他的命运才愈发让人感到悲哀。”
“在天.津站,其他人的弱点都太鲜明了,而李涯不同,他的信仰和责任感挺可怕的。”
“说得太对了,站长吴敬中有着老特务的算计和城府,他最后带走余则成,我觉得他是知道余则成潜伏的身份,但是那个对于他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我也有这个想法,吴敬中知道余则成是内鬼,余则成也知道吴敬中知道自己是内鬼,双方心照不宣。吴敬中利用余则成敛财,余则成利用吴敬中利用自己敛财进行潜伏,余则成潜伏为了情报,风险大,吴敬中才是最好潜伏者,为了财而且让余则成露头去敛财风险低。”
作为《人民文学》的主编徐华州听着编辑们的讨论,心里连连点头。
徐华州内心深处也由衷地对林有成这部表示喜欢,毫不吝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