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之方为正,遥观异地皆斜立,其人立处皆当倾斜。”之后,薛夷光结合现代科学和大魏现有的科学认知一点一点地解答,虽然打破认知让很多人觉得不可能,但是薛夷光相信科学是才是发展的根基。
虽然下面来的儒者很多,但是薛夷光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能够被称为大儒的人学问确实极为深厚,他们很多人绝不仅仅是精通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他们还精通算学星象,如果说这个世上对知识掌握最多的人是谁,那一定是他们。
薛夷光的这场讲座让他们恍惚看到了更精深的科学,他们喜欢将天地万物发生的事情和星象神学联系起来,但是如今他们知道有时候与神学并无关系。
其实薛夷光明白古人有古人的智慧,易经风水自有其高深莫测之处,只是这些有人研究就好,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还是科学更为重要。
一时间,苏州府衙中收到了更多的拜帖,大多都想要和薛夷光探讨自然科学,薛夷光也尽量抽出时间和这些人探讨,毕竟这样的进步是薛夷光希望看到的。
另一边,乡试的结果也出来了,十二名女子,除却一名落榜外,其余人全都成了举人,名次最好的位居第三名,一时间激励更多想要科举的女子。
随着乡试结束,薛夷光在苏州的任期也结束,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第257章 万民伞
薛夷光陪着安国公夫人坐在车上, 安国公夫人手中拿着一个上面签满名字和手印的丝绢,安国公夫人轻轻抚摸着这丝绢,嘴角满是笑容和骄傲。
“你父亲和兄长为官这么多年, 也没有过百姓送万民伞。”安国公夫人笑道:“要我说我儿比你父亲和兄长强多了。”安国公夫人毫不犹豫地将丈夫和儿子用来捧高自己的女儿。
听到安国公夫人的话,薛夷光哭笑不得, “父亲和兄长是武将, 哪里有给武将送万民伞的?”那要是真有人给武将送了万民伞, 忌惮的该是当朝的陛下了。
有道是文官造反十年不成,身为帝王忌惮的永远不是文官而是武将,即便景祐帝在一众帝王中是心胸宽广的,但是安国公府手握重兵也依旧要小心行事。
安国公夫人拒绝承认武将不能有万民伞的事情, 她坚定地认为女儿就是最厉害的。她在苏州这三年, 亲眼见证了苏州的变化,从经济到文化, 从女子到男子, 整个苏州如今的情况和百姓的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安国公夫人是被宝贝这个万民伞,大魏做官的官员那么多,但能够让百姓自愿送万民伞的又有几个, 在本朝也就是首辅杨廷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