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法驾继续向前,三迎已过,前方便是三清山为会面盟誓而准备的法坛。
法坛是黄翡搭成,悬浮于湖面之上,有五阶,每阶九寸高,顶上放着一张青玉案。
在法坛的两边,有一座座白玉云楼,这些都是应邀观礼之人的坐席,阁皂山、散原山、兵锋山、句曲山、庐山、四明山、罗浮山、金精山、明月山、赣州四大家…基本上,豫章有头有脸的大宗以及和三清山交情深厚的宗门都来了,这次,还特邀了崂山。
这些观礼人的目光全部落在那个竹筏上的道士身上。
竹筏抵近法坛,道士抬脚,离开了竹筏,踏上祭坛,但他没有继续登高,而是站在第一阶等候。
不一会,龙国法驾也到了。
蛟龙停在了法坛前,龙君走下玉辂,在水面上行走,步行来到了法坛上,与道士并肩。
道士先行行礼,并道,
“龙君容禀,我家掌教在山门前迎候,特遣小道先行在此迎接,并借大湖宝地与龙君订盟。”
这样的安排是仔细考虑过的,龙君上岸是要与三清山签订盟约的,并非是臣服投拜。按古礼,缔结海誓山盟应该是要找碣石山、雁荡山、崂山这类的海边灵山,方显平等。只是海国心诚,记挂着三清山对顾逸父女的两度救命之恩,这才愿意上岸结盟。
海国诚意十足,三清山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不能真让人登门结盟。于是思来想去,便选了豫章境内的鄱阳湖作为迎宾之地与订盟之地。这里是五湖之一,陆上灵水,地方广大,既能施展开迎宾科仪,也能好广邀宾朋见证,而且也足以表达对海国的尊重,让海国安心。
这些科仪都是跟海国商量过了,龙君自然知情。事实上,除了三迎之礼没提前告知,龙君对上岸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心里有数的。
所以龙君回礼,
“仙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