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影响力。他收到了来自南美洲某国家卫生部的一封信,请求帮助解决该国日益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吕泽宇迅速组织团队前往实地考察,并制定了一套基于CRISPR技术的防控方案。
这套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易感人群进行基因增强处理,提高他们对登革病毒的免疫力;二是通过改造蚊子的基因结构,降低其传播疾病的能力。然而,由于涉及基因改造生物体,这项计划遭到了部分环保团体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被改造的蚊子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面对争议,吕泽宇没有选择回避,而是主动邀请各方代表参与讨论。他在一次公开论坛上详细解释了项目的科学依据和安全措施,并承诺设立长期监测机制,确保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最终,大多数民众接受了这一计划,当地政府也批准了试验许可。
试验结果令人振奋:接受基因增强治疗的人群中,感染登革热的比例下降了90以上;而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数量则逐渐减少,几乎没有引发任何生态问题。这一成功案例进一步巩固了吕泽宇在基因编辑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也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不过,随着技术的普及,吕泽宇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伦理挑战。例如,某些富裕阶层开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为自己谋求优势,比如延长寿命或增强智力。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吕泽宇联合全球顶尖科学家共同起草了一份《基因编辑伦理准则》,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人类增强”实验,除非能够证明其对社会整体有益且风险可控。
这份准则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并被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之中。吕泽宇表示:“技术创新必须始终服务于全人类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
吕婉婷的生态农业项目在中东地区的推进同样困难重重。尽管她已经成功说服多个国家加入区域水资源管理计划,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协调。
例如,叙利亚和伊拉克之间的跨境河流分配问题就是一个棘手的例子。两国都依赖幼发拉底河作为主要水源,但由于历史积怨和政治分歧,双方一直无法就水量分配达成一致。吕婉婷多次尝试调解,但每次都因立场冲突而无果而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