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身形又佝偻了不少的周宜修,袁晋闻声侧过头去,看着后者泛白的脸色,心头甚至都有些担心其被这数千人纠合一路的军阵煞气冲晕过去。
不过周宜修年岁大了,行事反还有了些偏执意思,众兄弟既劝不得他,便也就只好将其留驻在中军大纛之下,好让袁晋好生看护。
仔细端详一阵,确认过周宜修确无大碍过后,袁晋才松了口气,继而琢磨起周宜修所言深意。
对于虹山阳家家主阳珣,也曾长住于野狐山的袁晋与周宜修确是一般印象,都觉此人心思阴鸷、不似善类。
可凡事论迹不论心,至少阳家素来恭顺,且阳珣临阵时候向来奋勇,那便不该只以个人好恶来做看待。
事实上,阳珣这副死战做派却也卓有成效。
常言道:“一人投命,足惧千夫”。这阳家家主眼力不差,选的时机确是恰到好处。
他独自杀穿一阵、率领麾下锐卒复又冲了不过几息时候,正与青玦、赤璋二位鏖战的三仙洞精锐军阵便登时垮了一大片下去。
这些三仙洞中坚的溃退,确是给这个胡乱纠合一路的门派敲响了丧钟。而阳珣的所为,却也与重明盟军阵中人做好了榜样。
康大掌门多年来坚持的赏信罚必确有成效,值此千人大战,照旧有人敢做效仿、纷纷跳荡出阵,单枪匹马亦敢直冲坚阵。
毕竟寻常修士哪有跟脚可言?既是渴望仙途更长、那么能有拿一条烂命出来挣个锦绣前程的机会便算难得,何以惜身?
只是三仙洞弟子固然良莠不齐,却也还未到了一触即溃的地步,眼见得跳荡出去的同袍死得多、活得少,重明盟诸多军阵中涌起来的火热气氛却也渐渐冷却了下去。
居于前阵主持的段安乐见得此幕,非但未生怒色,反还长出口气。冲锋陷阵一事固然可以提振士气,但若真要一定乾坤,却还是需得稳固军阵、才为正法。
现下重明盟几乎已经稳操胜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