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一提。
毕竟为帝国的金币背书的本来也不是黄金,而是帝国所向披靡的舰队,以及无可动摇的帝权。
当然了,安德烈也清楚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下去的,毕竟黄金的成色终归有个阈值,总不能一枚金币里面一点金子也没有,元老院为这件事情头疼过不止一次。
归根结底,帝国的殖民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的时代了。
很久以前,在殖民地和附庸国还不发达的时候,帝国的先贤们设计了第二纪元的战后秩序,圣城只靠金币的铸币权就能养活整个帝国的居民,甚至是将他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体面的公民。
然而,在生产力和生活标准都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解放农奴,农奴这个岗位并不会凭空消失,只不过是从帝国转移到了附庸国和殖民地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地因为和地狱的战争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但帝国的附庸国却因为远在后方而陆续发展起来了。
那些贵族们不只是种葡萄,也开始酿酒,而且慢慢地比帝国本土的贵族酿的还要好。
不只是酿酒,还有其他的制成品,从家具到纺织,再到帝国最关键的技术——远洋货轮的蒸汽轮机。
这些附庸国们生产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帝国本土,甚至对帝国形成了“反向倾销”,而且是同时输入原材料和制成品,掠夺帝国的黄金。
帝国向外输送的金币早已入不敷出,面对附庸国与殖民地源源不断地输送而来的货物,也只能在金币的含金量上做做文章。
不过安德烈仍然认为,这最多算是皮毛之痒,远不到切肤之痛。毕竟,至少目前帝国的舰队还是很能打的,没有哪个附庸国敢不认他们的金币。
而且,帝国也有一些办法来平衡贸易收支——比如忽悠附庸国的贵族们去帝国学邦学魔法,比如利用教士们控制附庸国的地产,比如冒险者公会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