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东西在喊高见,但高见左右观察,却并没有发现人影,于是,只得继续往里走去。
高见这时候,才看清楚之前那些‘绢布’上写的是什么。
左边写的是:“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如此,则国道四达,礼乐交通。”
右边写的是:“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简单。
就是说明了太学的重要性,以及太学的存在意义。
当然,在高见看来,这两句话没错,只不过呢…稍稍有失偏颇。
站在神朝的方向来看,这两句话没什么意义,天子很注重太学,甚至会做到“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意思就是用非常严肃且重视的礼仪,来面对太学生,因为太学能够‘教诸侯之悌’,只要将诸侯教好,那么自然‘国道四达’。
立太学以教于国,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只要能够将太学教的东西传递到四方,那么神朝的礼仪和制度就将会一直存在,整个神朝就可以一直安稳下去。
一点都没错,神朝的安稳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廷能否牢牢控制官僚机构和作为‘诸侯’的世家们。
各级官僚机构,各地的世家之主,能否把朝廷的政令及时地贯彻到所辖地区,以此来维护和稳定整个神朝的统一,这是神朝能否运行下去的中点。
为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赞成,或者说被迫赞成大一统国家观念和对皇帝效忠的人才,以充实各级官僚机构,就成为了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关健。
这就要求皇帝兴办太学,将各地世家的子嗣,还有官宦集团推荐的后辈,还有某些特别天才的黔首白丁都拉过来,通过太学强大的资源和高大的地位,将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