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面越来越多,收上来的钱仿佛在某个看不见的窟窿里打着转儿,刚焐热的利润,还没来得及揣进兜捂稳,就被那一个个无名之洞悄然漏尽——忙忙碌碌一年到尾,竟又落得个空落落的收梢!这瓶颈,硌得夫妻俩心疼又茫然。
眼看挣的钱像攥不住的沙,从七家店的指缝里哗哗往外漏,夫妻俩坐不住了,拍板决定——学习去!报班儿!目标很明确:一来学点真本事补补管理的窟窿眼,二来嘛,嘿嘿,也琢磨着能不能在这些课堂上“捡漏”一两位有能耐又识人间烟火的“名师”,看看能不能用自家超市的“亲民法则”,请人家来指点迷津,哪怕便宜点呢?
夫妻俩化身“课堂活跃份子”,各大班小课没少钻。听了几轮下来,心思就掂量开了:那些讲台上文绉绉的大学教授,讲得倒是头头是道,可总觉得像隔着层纸,纸上谈兵,没真正趟过商海浑水,不敢请;而那些有真刀真枪经验、能侃侃而谈自己如何把公司盘活的实战派“大神”,一张口开出的顾问费,直接能把两口子噎得直翻白眼!啥?六位数?还是起步价?按照他俩那刻进骨子里的“便宜就是硬道理”生意经,恨不能给顾问费也上个“效果险”——干得好您拿钱,干砸了您倒贴!没有这种“划算套餐”,那是万难痛快的。要不是后来撞见了十杀道人(那时无问僧还顶着这个杀气腾腾又莫名透着草根气的诨号),估计两口子就得捏着鼻子,心碎一地地违背“满意(且便宜)才是硬道理”的铁律,去请那烧钱的金贵专家了。
那时的十杀道人,在江湖上算是号传奇人物。身上标签贴得花花绿绿:有白手起家、烈火烹油般的风光登顶;也有大厦崩塌、跌得鼻青脸肿的惨痛败局;更传奇的是,此君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拍拍土又能爬起,东山再起几番沉浮,无论冲天还是砸坑,都闹腾得动静极大!这般起起落落摔打出来的人物,吃过的盐、栽过的跟头、尝过的百般滋味,确实比那些顺风顺水的教授和坐办公室的大经理们多了不知几箩筐!他那课,听得满堂皆是鲜活气。
两口子挤在台下,听得入神,下课铃一响,脑壳立刻凑到一块儿,蚊子哼哼似的嘀咕开了:“就他了!”“这老师够味!”“瞅他那劲儿,应该懂得咱‘好货就该实惠’的道理吧?”“管他呢!先请了再说!万一真‘便宜’呢?”
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