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逻辑才行啊。你们认为这个故事是否具备呢?”
李一杲给老丈人斟了一杯热茶,恭恭敬敬地递给赵雄,这才一脸认真地说:“爸,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这个故事的明线脉络是制器师向修道者的蜕变轨迹,暗合‘器—术—法—道’的升级路径。故事中的李一杲从执着于‘神器’到参透‘故事即道’,是一次认知的跃迁。而故事的暗线脉络则是三次命名仪式构成的隐秘逻辑链——祖父赐名定命格,赵不琼戏谑改名启情缘,最终自证‘无问七子’立道统。这命名权的转移恰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史。明线与暗线的逻辑如同阴阳辩证,相辅相成。除此之外,故事中还隐喻了修道与资本的悖论:无问僧‘公司上市即驱逐’的戒律,实是对资本异化的辛辣讽刺,撕开了商业与修道的道德困境。”
“哦?还有悖论隐喻?不错不错,”赵雄接过李一杲递过来的茶,喝了一口,饶有兴致地问,“那么,你这个故事有哪些隐喻呢?”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赵不琼见老爹脸上有了兴趣的光芒,顿时来了兴致,抢着回答,“老爸,这故事的隐喻可谓九曲回廊,精彩非凡!首先是文化镜像隐喻:故事中的‘西方科技学堂’与‘无问道观’的并置,恰似子夜中吴荪甫面对的中西碰撞。李一杲的制器术融合鲁班尺与电路板,暗喻文化基因的转基因实验。其次是生态隐喻:狗屎与电池的‘肮脏同盟’,是将环保命题升华为存在哲学问题。这个隐喻就如同白鹿原中白嘉轩的祠堂,既是礼教牢笼,也是文明火种。第三层是情欲政治隐喻:故事里男女主人公的恋情始终裹挟着技艺切磋,这‘以道证情’的模式恰是资本时代情感异化的倒影。就像人生中高加林在城乡夹缝中的爱情,皆是身份焦虑的分泌物。最后,无问僧用废旧电池击退野狗的荒诞场景,实是对知识精英的绝妙反讽——当传道者不得不借用工业垃圾来阐释天道,这本身就是后现代文明的辛辣寓言。”
赵不琼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她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赵雄,似乎在等待他对这个故事的最终评分。
李一杲也趁机凑近,低声问道:“岳父大人,俺们这故事要是打十分的话,您给几分?”
赵雄看着李一杲和赵不琼紧张兮兮盯着自己的表情,不禁莞尔。他沉吟片刻,缓缓给出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