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选择泾渭分明,宛如平行世界里的两条轨道。西方创业者总爱把自己打扮成运筹帷幄的将军,在战略地图前指指点点,画出一幅幅完美无缺的商业蓝图。他们执着于股权架构的精妙设计,热衷于讨论资本路线图的每一个细节,仿佛这些虚无缥缈的设计就能直接兑换成真金白银。硅谷风投圈盛行的“电梯演讲“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典型标本:创业者必须在短短三分钟内完成市场规模计算、盈利预测、退出机制设计的全套表演,仿佛这不是在创业,而是在排练一场商业版的莎士比亚戏剧。
相比之下,东方创业者显得朴实得多,他们更相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档口,在义乌小商品城的格子间里,老板们秉持着“先听见铜板响,再论英雄短长“的生存哲学。他们不会浪费时间在所谓的顶层设计上,而是专注于如何把产品卖出去。温州商人们甚至会拿着半成品皮包直接拦下过路客试背,这种接地气的推销方式虽然略显粗糙,却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交一单后,再继续投入生产,这种滚动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够优雅,但却异常有效。
到了元宇宙时代,这种差异变得更加鲜明。硅谷的团队还在为DAO治理协议争论不休,还在为区块链共识机制熬夜加班,而东莞的VR眼镜作坊主们早已通过直播带货卖出了第十万台设备。他们不需要复杂的治理协议,不需要高深的技术理论,只需要一个靠谱的产品和一群愿意买单的顾客。
李一杲在深圳摸爬滚打这几年,已经被这种务实作风深深浸染。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开店卖货赚钱,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但当他拿到无问僧的“场景生态商业模式分析法“后,突然发现自己就像一个只顾埋头挖矿的矿工,第一次意识到地表之上还有壮丽的星空需要仰望。
他颤抖着手翻开那叠场景生态商业模式分析法,仿佛在打开一本天书。赵不琼看着他激动的样子,不紧不慢地说:“顶层设计有无数种版本,但最核心的无非是企业使命与愿景、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和资本路径。不过我们老师传授的版本更简洁有力:使命、模式、能力。老师有一句话,是把这三者贯通起来的:‘创业的本质就是创业者的能力模型和他所处环境中能为他能使用的资源模型通过商业模式整合所产生的商业开局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