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让人怎么摸得清?我又不是商科高材生,这不是明摆着难为我吗?”
蔡紫华可没空理会王禹翔那略带夸张的牢骚,她干净利落地给大家剖析了这个理论,紧接着就揭开了无声无息捞金的关键——全藏在那神秘的“价值交换体”里。要是能把这宝贝疙瘩琢磨透,再捣鼓出个系统产品,那可真是能不动声色地赚得满载而归!
说起来,“价值交换体”这玩意儿,其实就是咱们平时买东西花的钱,或者那些能顶钱用的宝贝。不过,无问僧这一出手,给“钱”整了个新绰号——“价值交换体”,这下“钱”可就不只是单纯的钞票了,它能变出好多新花样,让人眼花缭乱。就像咱们现在天天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第三方支付,它们就是把“钱”变成了一个中间站,摇身一变成了“价值交换体”。等过一阵子,这“价值交换体”又能变回实实在在的钞票。只要这中间变来变去的过程没让“钱”的主人吃亏,那大家也就不会觉得有谁在中间偷偷捞了好处。就拿支付宝来说吧,它就利用这中间的时间差,赚了点隔夜利息,甚至还能不动声色地搞点别的小名堂。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它们算是这种“价值交换体”应用里的老祖宗了,也是最直接、最粗暴的玩法,但效果却是杠杠的,让人不服不行。话说回来,“烂片时代”要怎么玩转这个高大上的理论呢?首先啊,得找准方向,得让这个“价值交换体”能在里面畅通无阻地流通起来。要知道,任何东西只要不流通,那就跟一潭死水似的,没啥用。其次呢,得想办法让这些“价值交换体”在某种条件下能跟真实世界的“钱”对上号,还得整出一套自己的兑换规则来。当然了,这些操作啊,都得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可不能触碰红线,那可是要惹大麻烦的!
蔡紫华不遗余力地将“价值交换体”这一概念推陈出新,将其触角延伸至每一寸价值流转的角落——无论是老板与雇员的契约,还是供应商、加盟商、服务商、集成商等错综复杂的网络,乃至玩家、作者,乃至那“烂片时代”里每一个或明或暗的角色,皆需一座系统而完备的“价值交换体”来承载其重量。
我的天,原来老五真的最阴狠又毒辣的!王禹翔心中惊叹之余,又不禁苦笑连连,对着屏幕呱呱叫起来,“五师姐,你这茬东西,太宏伟,太夸张了!你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