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只要娶了单云华,那单家的制茶手艺就归咱们了。”
“可是.......”她又头疼道:“单家婚事不能解,那知州大人家的婚事岂不是泡汤了?”
姜德运冷哼:“我谋划这么久,又怎么能让它泡汤?知州家的女儿要娶,单家那丫头也必须嫁入我们姜家。”
“可单云华不愿当平妻,能怎么办?”
“那就想法子让她当,而且还得她自愿才行。”姜德运忖了会,不屑道:“一个小丫头罢了,性子再倔还能翻了天?”
沈氏一听,忙问:“夫君有主意?”
姜德运摸了把胡子:“以前的法子是不行了,但要对付个小姑娘,我有的是手段。”
.
惊蛰一过,茶山的茶芽基本采摘结束。单云华不必再跑茶山,但依旧忙成了陀螺。
大量的鲜嫩茶叶需尽快蒸青并压成饼,压好的饼还得马上焙干。焙茶最是讲究,文火恒温,火过则黑,火欠则生。根据茶饼的厚度,焙火的次数不等,有的要焙七道,有的要焙十数道。待一饼茶焙好,需耗时数十日。
是以,焙茶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耐心和细心,一点也马虎不得。
这天,单云华一大早用过早膳就去作坊查看。此前作坊被人打砸,后来徐叔立马让人重新添置补全了,茶娘们战战兢兢忙活几天,发现再没人来闹事,这才放下心来。
此时,作坊又恢复了以往忙碌的画面。
竹篾编织成的茶焙架在炉上,铺上柔嫩的香蒲叶后,一饼饼刚压好的茶陈列其上。在炭火的炙烤下,茶香味从竹篾缝隙溢出来,香气萦绕在整个作坊间,就连街上路过的人都能闻到。
单家制茶技术好,每年单家作坊焙春茶时,都有好些人为了闻茶香而特地路过。为此还曾出现过一则故事,据说前年路过一个书生,那书生爱茶如痴,听闻单家茶香,半夜在作坊外闻香后即兴作诗,诗云“得道应无著,谋生亦不妨。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①
单云华听过这个故事,因无从考据也不知真假,只是淡笑了笑。
她游走在火炉间,茶香顺着空气吸入腹中,令她觉得疲劳顿解、心旷神怡。
“翻茶后要尽快盖上盖子,以免火气流散。”走到一处火炉前,她叮嘱:“要时刻查看茶饼的色泽和气味,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