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徐家的建议,进行战略转移,从江淮向山东半岛转移,这就触犯了辅公佑的底线,辅公佑是坚决要求在江淮发展,两人大吵一场,由此各走各的路,辅公佑率领三万人留在东海郡,杜伏威率领三万军北迁琅琊郡。
在徐良的建议下,杜伏威进行了军制改革,花重金打造三万精锐,其余八万大军实行以盐养军制度,平时为盐工,战时为士卒,这样他就不用负担一文钱的军费开支,一个琅琊郡就能养活十余万大军,堪称奇迹,让杜伏威十分得意。
杜伏威出现的第二个重大误判是,他听信了军师徐良的劝说,只要他们不攻打高密郡,不给晋王找到出兵借口,他就不会攻打自己。
这虽然是军师徐良的劝说,但实际上最后杜伏威自己做出的决定。
杜伏威这几年有点飘了,把自己当做了一方诸侯,出现了幻觉,当然,这种幻觉不光他有,徐元朗和李子通都有,自从他们被西隋朝廷分别封为淮王、鲁王和彭王后,他们就以为自己是和晋王平起平坐的王爷了。
两个重大战略失误让杜伏威最终要付出惨烈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