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青州,本就被黄巾大肆劫掠过。”
“再有臧霸等泰山贼割据一方,整个琅琊郡民不聊生,许多世家大族、百姓纷纷向南避祸。”
刘备正色,肃然看向北面,冷哼一声,“待备解决了曹豹等人的忧患之后,再对臧霸等人动手。”
“琅琊一地,岂能易于贼寇?”
臧霸虽然借着陶谦之手洗白,但他手底下人依旧干着黑事儿,和那谢宝庆手底下的二当家一个道理。
他们干的还不是一次两次,臧霸岂能不知?
知了,便是默认,那依旧还是贼寇。
刘备施政以仁,不能坐视不理。
诸葛瑾在心中亦是慢慢勾画对刘备的整体印象,愈加尊崇,说道,“主公有此志,当为琅琊百姓之福。”
刘备正色,说道,“这是备分内之事。”
紧接着刘备说道,“如今徐州内忧外患,正缺大才襄助,若子瑜叔父愿意,备当以一郡之守仕之!”
在徐州这些年,刘备也听过诸葛玄的名声,但他并未接触过。
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恪三件珠玉在前,刘备觉得他带着诸葛这个姓氏,能力应该不会差。
邀请诸葛玄出仕?
这倒是诸葛瑾没有想到的。
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合情合理。
以诸葛玄的才能,早就可以在陶谦麾下任一郡太守,但陶谦晚年“亲小人,远贤能”,重用曹豹等丹阳人,而轻视当地豪杰名士。
诸如曾经的别驾赵昱,他亦是琅琊人。
徐州广陵的几位大才。
陶谦统统不任用。
旅居、避难于此的许多名士也被其排斥。
反观刘备,人主之姿,英武选贤,自不是陶谦能比。
诸葛瑾思虑一番后说道,“叔父带着大批家眷,想必并未走远,主公容瑾搜寻一番,若能寻到,瑾自当劝谏叔父愿意出仕徐州,为主公效力。”
找不到另说...
刘备也不强求,至少得诸葛瑾效忠,“他亦是一国之大将军,应当是不比诸葛亮、诸葛恪相当。”
车上,刘备和诸葛瑾相谈甚欢。
后者询问了关于淮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