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了四个多小时,全部的数据处理完毕。
看着完成处理的数据结果,陈易脑海里开始快速的计算分析,很快,一种全新的磁约束和磁场结构设计出现在他的脑海。
“同样的功率,实际约束性能提升百分之14.7。”
“同时磁场结构能更随心调整,多个磁场结合也没问题。”
陈易大概估算一下。
同等功率。
性能提升百分之14.7.
代表着,刚刚聚变堆输入和输出,1比0.672的比值,立马就秒变1比0.79。
如果把高能中子的动能一起算上的话。
现在的氘氚聚变堆,输入和输出就达到1比3.94.
这个比值,即便后续发电过程还会损耗一部分,这也足够进行商业化,完成有效能量的正输出。
按照设计规划的标准,商业核聚变反应堆10万KW的发电功率计算。
这简单的一个磁约束效率提升,每年就能多产出1.5亿千瓦时的电能。
“果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另外磁约束模式的改进,磁场结构更随心所欲的调整。”
“代表一种存在于科幻作品的科技,已经可以变成现实。”
陈易心里大概设想一遍。
拿出纸和笔,严格计算几十分钟。
图纸都不用画,就拿出超导线材连上绕线设备,输入参数开始缠绕线圈。
很快,8个大小不等的线圈被缠绕出来。
接着又是8个反向的线圈进行磁阻抵消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