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荀公,不知尚书台、御史台、中书台,究竟负责何事,可否为我等细言之?”
有官吏羞愧过后,立马改错,虚心拱手问道。
罢了罢了,三公废除便废除,在三台任职,为天子分忧,或许比三公更好听。
有人在心里暗暗嘀咕着。
荀彧见众人知错能改,眉梢里也有些欣慰,便用温和语气,复说道:“中书台,负责撰写各种议案以及诏敕,专为天子出谋献策,其主官为中书令。”
“尚书台与光武之时并无多少改变,主官为尚书令,处理六部与九卿官署事宜。”
“而御史台的官员,专负责职掌弹劾天下官吏违法乱纪之事,不管其官吏地位的高低,御史台皆一视同仁,敢横行不法,肆意妄为之徒,必将奏表天子。”
“舍此外,御史台也指出朝廷政令的误处,再呈献给天子。”
荀彧的耐心解答,让不少人眼前一亮。
仅是简单描述,就能看出御史台似乎更高于尚书台与中书台,尤其是能监督天下官吏,这就相当于行走的御史大夫啊!
各州刺史也只能监管一州之地,而御史台却能监督天下,如同郡县督邮,听着就威风凛凛。
似乎看出了众人所想,荀彧提醒道:“御史台之内,亦有官吏专门负责监督评审御史台之事,敢有弄虚作假,污蔑同僚者,审查后将祸延妻子,一律重处。”
“轻则流放边郡,重则斩首弃市。”
“除了这些更改,天下亦将增设举考制,将实行多年的州、郡、县、乡四层稽考,正式纳入律法之中,将参差不齐的举孝廉逐渐废除。”
“同时在长安与雒阳各设数座官学,凡熟悉儒家典籍、以及治国之策与儒家六艺者,无论出身怎样,皆可从乡至县、郡、州,一路统考而至雒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