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在参与二次投资的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事情是这样的,九月初就开始盈利的太阳工作站公司已经准备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创始人们引入了第二次投资,准备拿到五百万美元左右的资金。
为了让以后的发展更加平稳,也为了和电脑制造行业对接上,太阳工作站公司和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KPCB进行了洽谈,期间创始人们拉上了上一次的投资人比尔。经过商议后,法拉利先生需要在这一次投资中跟投三十万美元,才能让股份不被稀释。
找了电脑制造业的专业人士整了份太阳工作站的发展前景报告后,比尔起了跟投的心思。得知KPCB的合伙人中有英特尔的创始人约翰·杜尔后,他当即决定继续跟投,动用的资金是LLC公司中的那部分。
虽然仍旧是三十万美元的投资,但这次只有百分之二左右的股份,加上原先被稀释到百分之四点五上下的部分,勉强让他持有的部分保持在了之前的水准。
经过这段时间对初创公司投资的深入了解,比尔也知道了创始人们拉他进这一次投资的意义,即创始人们可能认为比尔这个股东能在之后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说起来,你们盈利的速度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本我以为起码要花上一年的时间,你们才有初步投产的产品上市销售。”
签完字后,比尔站起来对安迪博士说道。
这是实话,前世他也大致知道ofo共享单车这个经典案例,ofo公司前后融资了四轮,每一轮的资金量都是按亿美元计算,前后几十个亿的美刀砸进去,只用了几年就彻底败光,期间盈利与否都不可知,还欠了很多用户的押金。
让比尔没想到的是,安迪这个团队居然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投产了他们的电脑,并成功找到了目标客户,实现了初步的盈利。
虽然他们可能借着硬件制造业的风头才有这么快的速度,但经历过一遍后,法拉利先生仍旧对“飞起来的猪”感到不可思议。
也只有社会大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