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只能先把叶淇给打发了。
如何筹集银子这回事,谢迁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好主意,同样也很清楚,徐溥和刘健那边也很难拿出解决方案。
大明新君登基后,虽然发过俸禄,但拖欠更多…朝廷的财政状况,已经在成化末年被拖垮,而如今又要在黄淮地区修河,西北又需要大笔开销,朝廷官员不贪不腐,能勉强维持度日,就算不错了。
尤其是翰林官,最能理解如今朝廷的苦楚。
你叶淇本就是因能力出众,才被推选出来解决朝廷面临的财政危机,结果你却说你无能为力,还要让别人帮忙?
那要你何用?
翌日早朝上,朱祐樘特别提到了辽东军镇缺军饷之事,还提出要派人去朝鲜出使,尽快解决辽东边患问题。
这在文臣看来,其实就是伸手要钱。
大臣们都不愿意接话。
在他们看来,我们自己都快没饭吃了,还能帮陛下您筹集银子,搞对外扩张?
不好意思,我们的主张就是一切都以怀柔为主,不做超出本分之事,最好大家和和睦睦,得过且过。
早朝过后,回内阁的路上,谢迁有意走到徐溥和刘健身边,把昨日叶淇跟他说的话,大致转告了一遍。
眼下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东宫讲官出身的这群翰林官,已经快速参与到朝廷大事中来,在廷议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师徒关系使然,他们得到了弘治皇帝的器重,很多时候朱佑樘都愿意听取他们的观点。
这跟以前皇帝只信任近佞截然不同。
毕竟成化朝时,翰林官就算是做到最高的阁老,万安和刘吉之流也是混吃等死的命…他们自己都没主见,能指望下面的人能提出什么好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继晓、汪直、梁芳乃至李孜省,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