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外国文学有多少营养?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无数青少年手中,备受推崇,而咱们华国文化非常有营养的四书五经、《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孙子兵法》、《史记》这些,却根本无人问津。
还有外国那些现代诗,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可咱们华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美得让人心醉的古诗词,已经渐渐让人忘却。
比如刺身,世人皆以为刺身乃是岛国的一道传统美食,殊不知,这却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华国菜。早在大周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刺身的吃法了。
在华国古代,生鱼片叫做鱼脍,孔子在《论语》中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三国时期,吃鱼脍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曹植在《名都篇》写道:脍鲤臇胎虾,炮鳖炙熊蹯。
唐朝时,生鱼片的食用达到顶峰。王维、白居易、王昌龄等着名诗人曾写过大量诗句赞美过这道美味佳肴。也在这个时期,岛国遣唐使团把鱼脍这道华国名菜带到岛国,变成了今天的岛国刺身,连做法都未曾改变多少。
当然,相比这些,那些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更多。特别是一些传统手工艺,除了老一辈人还在坚守,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学了。可老一辈的工艺人总要仙逝,到时候我真怕咱们华国手工艺文化传承不下来。
这些问题,我想了好久,想得头都大了,都没想到解决的方法,所以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建议?」李部长娓娓道来。
「李部长的话,我听明白了。其实李部长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近百年来才遗留出来的问题。百年屈辱史,
加上建国后半个世纪的贫困世,在西方媒体的灌输下,国人渐渐变得没文化自信了。说难听点,就是被西方思想洗脑了,总认为西方的东西比华国的好,比华国的高大上。」王轩说。
「对,就是这样。哪怕现在,咱们国家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军事强国,国人当中依然有好多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国内的圆。王轩老师,针对以上那些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看完记得收藏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