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现就是,一批表现卓异的“军二代”已经开始进入军队的中低层指挥体系,并在可见的将来,逐渐取代自己的父辈。
而沈平鸿麾下的这些人,不少就是此辈
其中为首的一名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立即向沈平鸿请缨,要参与守城。
沈平鸿欣然颔首
其人名唤胡长缨,乃是军中宿将,灭缅甸后进爵蔡国公的胡一青次子
除他之外,还有曲江侯袁宗第三子袁珂,以及牺牲在鄱阳湖战场后,追封为绥国公的塔天宝长子朱孝敏等数名功勋之后。
其中又以胡长缨和朱孝敏为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胡一青作为赵印选退居二线后,中军一系的第一人,在军中影响力仅次于李、郑等几位大佬而已。
胡长缨自光烈五年入兵学苑,光烈七年,在千余军官生中,以前二十名的优异成绩得御授剑毕业,入伍已有五载,在西北跟随保护沈平鸿也有四年,为从七品馆伴司侍卫长,算是众人之首。
而朱孝敏地位特殊,因为其父塔天宝,跟李定国、刘文秀投明,有从龙之功,在鄱阳湖一战力挽乾坤,但可惜牺牲得早,追封绥国公,谥武肃。
并赐其嫡长子塔孝敏国姓,成为了大明第二位国姓爷
而朱孝敏作为其嫡长子,按照朱由榔定下的规矩,但凡爵位,无论勋贵还是宗室,都是要袭爵减等的,最高不过五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唯有战死牺牲后追封的爵位,其子嗣继承时,可以免减等,虽然朱孝敏尚未及冠,还未能袭爵,但也就是明年内的事情了。
故而,出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