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明显更加成熟。
国内铜矿储量再低,也不可能低到这份儿上。
很快李牧找到了原因,产能低仅限于官矿,民间的铜产量一点也不低。
本该国有的矿产,被权贵和士大夫们瓜分,原本属于朝廷的铸币收入,也落到了民间手中。
当然,这不能甩锅太祖皇帝。
开国初年的时候,大虞拥有更廉价的货币宝钞。
前期阶段,朝廷限制发行量,宝钞的比值稳定,大有取代金属货币的苗头。
靠印刷宝钞赚取的暴利,远超开矿铸铜钱。
后续随着朝廷的滥发货币,宝钞的币值迅速崩盘,铜钱再次出现在民间,成为交易的主要货币。
在这一过程中,大虞的铸币权,渐渐从朝廷转移到了各地士绅手中。
受此影响,民间铜币的币值,也是层次不清。
优质铜钱,五六百枚就能兑换一两白银。
劣质铜钱,三五千枚才能兑换一两白银。
奇葩的币值差,严重制约了民间商业的发展。
入住都护府后,李牧一直在为稳定币值努力。
如果不是顾忌朝廷的感受,他都想以都护府的名义印刷纸币。
黔国公府此时送上一批铜锭,既是对之前事的感谢,也是在暗示黔国公府手中有他想要的东西。
利益能够谈拢的话,双方可以进行交易。
“这些是我们应得的,收下也就收下了。
稍后我会让铸币司的人,把这些铜锭拉走。”
李牧笑着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