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他们做,但我得看着才放心。茶就不喝了,我那边什么都有。咱们有事儿说事,节省点时间。”
“行吧,那你先看看这个。”邓茂昌点了点头,直接把桌上的文件递了过去。
徐海闻接过这份文件,随便坐到沙发上便看了起来。
跟邓茂昌逐字逐句的阅读不同,只用了五分钟多一点,这位总工就放下了文件,感慨了句:“配合量子模拟芯片开发,研发相应的光刻设备?这是想要弯道超车啊。”
“嗯…可能有这个意思吧?就是你觉得会不会太着急了?文件上说的这种量子模拟通用计算机真能替代经典电子计算机的地位?”
邓茂昌直接了当的问了句。
徐海闻沉默了半晌,然后摇了摇头,直接答道:“不知道。年纪大了,接受这些新兴的东西也要比年轻人慢了。
不过这个乔喻我知道,前不久我还看了他的直播回放,他提出的量子模拟技术的确是有应用前景的。
但这个项目太大了,而且从他的年纪来看肯定是没有主持这种大型工程项目的经验。不过他又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科学家。所以我说不好。”
邓茂昌知道徐海闻这不是推诿,单纯就是实话实说。
没有人比他们这代工程人更清楚从无到有做出东西有多难。
而且真要说起来,他们虽然没有实体设备做参照物,但起码有国外成品的各种技术参数做参照。
但乔喻提出的这个项目属于华夏率先提出的,世界范围内目前都找不到成功案例,那可真就是盲人摸象一般的研发。
唯一的优势大概就在于,现在的华夏也不是两千年那会儿还相对贫穷的华夏了。
而且这些年在微电子、计算机科学、量子科学、精密机械跟材料学领域的,攒下了很多科技创新的技术资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