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功的覆辙,但若为民族的前途考量,就算自己搭上性命又如何!
他的这份决心源于唐与阿拉伯这两大军事帝国的一次冲突,即大家津津乐道的怛罗斯之战。这场战役可谓旷世对决,可惜《唐历》和《资治通鉴》等权威书籍中的记载甚少,只能从网上找到一些资料。
此战双方并没有结仇,阿拉伯帝国摄于唐军的野战能力并没有乘机东征,唐朝则因安史之乱逐渐退出西域,外来教派开始进入这片土地,甚至在两宋期间更是以圣战的方式直接消灭佛教国家。到了元朝,黄金家族有很多掌权派都改信外来宗教,除忽必烈外大都对汉文化和佛教抱有轻蔑的态度。在他们的推动下,西域正式成为***文明的地盘。
明朝建国初期,北元的残余势力依然是最主要的威胁,太祖朱元璋一边与民生息,一边派遣徐达、李文忠、傅友德、蓝玉等大将西征北伐,只在哈密设置卫所定为西垂。成祖朱棣靖难后,为抵御鞑靼入侵,将京师前往北京,从此明朝的战略重心就一直在宣大、蓟辽方向。后来的历代君主都在做守成之君,都没有解决北方的边患,最终导致南越分离,甚至还出现了倭寇和建虏的祸乱,使得西域一直游离在中华文化圈外。
在众人看来西域只是一片不毛之地,有了海上贸易后更不需要重新打通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可是在朱由校看来这里的战略价值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汉、唐一定要在这里设置都护府的缘由。除了可以将蒙古草原隔离,进一步削弱自来北方的压力,还可以与沙俄进行陆上贸易。如此一来必然招致奥斯曼帝国的武力干预,就连波斯的萨维王朝也会染指一二,届时沙俄定会出兵保住这条发财之路。只要能将这摊死水搅混了,西域就将陷入连年的内乱,根本无力往东扩张。届时明朝就可以放手征服倭国,然后派水师控制马六甲海峡,将那里的欧洲殖民者和几位苏丹撵出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