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领教了他的老辣,死活也不接话。一个个假装陷入沉思之状,带着一脸的疑问盯着他。朱由校心想别跟我装深沉,今天不出点血谁也别想走,打定主意后继续说道:
“奢崇明在重庆反叛时只有两万兵马,可到了成都竟然扩充到七万多,表面上看他们是反对改土归流,实际上是对朱家王朝的不满。诸位亲王不妨设想一下,倘若蜀王不及时组织百姓抵抗,城破之后贼人会怎么对他?同样的问题,如果京师沦陷朕与你们又会是怎么的境遇?”
这个问题的答案众人心知肚明,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成了俘虏,也先的骑兵围困北京长达数月,要不是于谦力挽狂澜,估计明朝就灭亡了。万历四十六年萨尔浒失利后建虏横扫辽东,北方军民闻风丧胆,各地藩王也是人人自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这个问题不该王爷们回答,靖难之后他们早已失去了政治权利,对朝局更是绝口不提。眼见众人低头不语,大殿内陷入一种可怕的寂寞,对待可能发生的危险他们只能选择向鸵鸟那样把头埋到土里。与其说这是在自欺欺人,不如说是靖难的后遗症。
朱由校见状放下酒杯,背着手在殿内来回晃动,像是监考的老师随时要抓出作弊的学生,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冲上前去。可他们突然变得异常乖巧,宁肯交白卷也不交头接耳,看来他们是铁了心玩拖延战术了。
好在朱由校早就适应了东林党集体沉默来要挟自己的局面,对于连横之术运用自如,为此他提前召见了世居大同的代王朱鼐钧。这位王爷的封地不太好,不但没有江南的风光和繁华,反而处于西北边陲,长期遭受土默特部的袭扰,喀尔喀部南迁到河套一带后形势更为严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