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理,不会过分的追求速度。经过权衡目前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重金聘请西洋的火器专家和军官,购买先进的火器和相关的制作设备,在短期内弥补产能的不足。二是增设基础学科,培养属于自己的专业性人才。
朕要提醒你们花钱是买不来国防的,更不要对洋鬼子们心存幻想,这些人精明的很,关键的技术还需要我们自己研究。等到时机成熟,朕会开办一所军事院校和一家兵工厂,将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
众人闻听大吃一惊,不明白小皇帝为何对火器如此执迷。只有黄克缵能深刻体会其中的意义,早年他在福建时就深受荷兰人的危害,知道传统的刀枪弓箭根本无法对抗西洋的火器,不免拍手称赞的说道:
“圣上眼光超前,老臣心悦诚服。技术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开国初年我朝的火器、造船都要优于西洋人,万历二十年在朝鲜抗倭时已经不具有优势,万历末年西洋海盗的战舰、火炮的性能完全超越我们。如今圣上要想恢复海上贸易,就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否则不但倭寇会卷土重来,那些西洋人也会盯上我们的商船和海港。”
左战深知这些人都是放眼看世界的先驱者,只要自己带头他们便会亦步亦趋,成为支撑这波科技浪潮的关键性人才。只是国家战略需要向军事方面倾斜,武圣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但纵观古今中外这种好事是凤毛麟角。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都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将士们浴血奋战拿不回的东西别指望外交家能用嘴拿回来。
至于为什么要重金聘请西洋人,左战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识。虽然科技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与其让他们研发武器将来打进来,不如现在就为明朝所用,在技术层面上形成此消彼长的态势。
左战此行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