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征辽东之时,四千多虎贲、羽林便已全部装备了这种燧发枪。经过战火的洗礼,他发现火器虽然不如弓箭操作方便,但是可以采用挖掘战壕、三段击等战术来抵消自身的劣势,更重要的是火器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尽头,一旦经过改良将摧枯拉朽的推平游牧骑兵。
为了尽快弥补明朝与西方在火器方面的差距,左战在早朝时明确提出了一些革新的方案。
第一,在太学中增设化学一科。火药虽然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应用,但历代工匠都不擅于探索火药的化学反应原理,不能准确的掌握火药中硝和硫磺的比例,因此无法保证火药剂量与射程、爆炸效果之间的恒比关系。
第二,在太学中增设力学和运动学。为了形象的说明抛物线的概念,左战曾在武英殿外亲自演示箭矢的飞行轨迹,让众人开始用公式计算运动轨迹,从而改变了神机营靠挑选那些天生的神箭手来保证命中率的土办法,这就为大规模的普及近代步枪提供了充足的人才。
第三,在太学中增设冶炼一科。明朝的大炮之所以比同期的佛郎机炮要笨重,是因为火药的配比和冶铁的技术都过于粗放,炸膛后采用增加炮筒厚度的拙计,这就违背了科技发展的原理。
为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左战以立法的形式摈弃了铸剑师用血肉之躯为宝剑注入剑魂的荒唐说法,要求仔细研究精铁中的含碳量和其他化学成分的作用,从而提高冶炼的精度和多样性。
第四,重金聘请西洋机械师,购买先进的设备。当年民族英雄郑功成以两万人攻打菱堡内的九百荷兰人,由于双方火炮之间的差距导致久攻不下,自身伤亡惨重,最后只能用围城的办法迫使荷兰人粮食断绝后出城投降。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