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甘味,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张嫣甚是心疼,不无埋怨的问道:
“圣上以中兴盛世为己任,凡事亲力亲为,征辽东、访灾区、躬农事,样样都是明君的风范,如今为何忧心忡忡?”
左战心想后宫不得干政是铁律,但张嫣出自农家肯定另有一番见解,不妨通过她得到一些启发,于是笑着问道:
“爱妃过誉,朕还担不起明君二字。你入宫之前,在民间可曾听说一些关于朝廷的传闻?”
那张嫣本是心地仁慈之人,更将左战视为生命来珍爱。眼见他忧思神伤,一时激愤的说道:
“圣上英明睿智,所见所闻定是比臣妾要多得多。不过臣妾尚在老家时,常见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一遇天灾便赤地千里,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卖土地,大户人家便趁机与官府勾结压价盘剥。等百姓无地可卖时只能流离失所,在生死面前活下去是最实在的,谁给饭吃他们就会跟着谁,连易子相食都做的出来,还有什么不敢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任何农民起义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一顿饱饭。左战听闻如醍醐灌顶,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明末农民问题的那把钥匙。自古只有官逼民反,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时,愤怒就会如洪水决堤般肆虐。
勤政殿内,军机处和内阁的骨干列席而坐,一边是孙承宗、熊廷弼、戚昌国、袁可立、赵率教、陈策、孙传庭,另一边是方从哲、韩爌、杨涟、叶向高、黄克缵、阎鸣泰,帝师范景文、来宗道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