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汉收复关中后的这些年,一直大力恢复生产。
当恢复生产的关中遇到了蜀地的面食,自然是一拍即合。
特别是郿城这个蜀地与关中的最大交汇口。
武功水边的食肆,面对的是来往的脚夫苦力,自然没有那么多讲究。
就连庖厨,都是直接在凉棚里搭了灶台,当着客人的面就做饭。
不过灶台虽有些简陋,但饭食的味道,却着实不错。
揉好的面团被厨子放在案板上按压几下,然后再拧下一小团,在空中扯几下,面团就变成了粗长的条子。
再晃扯几下,条子由粗变细。
别看厨子长得粗壮,甚至只有一个眼是好的,瞎眼也不包上,显得一脸凶相,但双手却是灵活得很。
把变细的条子来回穿几下,面条就有了雏形。
不一会儿,客人要求的面条就做好了,接着扔到旁边不断翻滚的开水里。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捞起放到大陶碗里,再挖了一勺不知名的熟肉料。
抖一下,再抖一下…
站在旁边看着的客人,忍不住地叫起来:
“抖啥抖啥?才多大点勺?拿不住吗?拿不住就让我自己来!”
肉其实不是什么好肉,基本都是下水。
不过经过店家的秘法炮制,味道着实不错。
关键是里头放了不少盐巴。
干体力活的人,口味都重,特别是喜欢重盐重油。
再加上还有肉——下水也是肉哇!
故而这店的生意火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