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捉弄,表面上,不就是个笑话么?”
当然,千人千面,同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感。
有人觉得好笑,有人觉得疯狂的石头的确疯狂,但是也同样的有人觉得,一点都不疯狂。
“《疯狂的石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表面上看起来这部片子手法很另类,跟片名的定语一样,很疯狂,其实,却很传统,很写实,并不疯狂。乍看,似乎有港片警匪的感觉,也的确略带西方后现代的味道。但归根结底还是做得非常纪实,甚至很有记录性。
究其原因,依本人拙见,大概是这样的:由于故事内容比较富于戏剧性,又比较具有传奇色彩,为求真实感,在手法上,主创人员才极尽写实纪录之能事,否则,可能会缺乏可信度从而缺乏可观赏价值,因为故事终归不是发生在神话场景中。最为典型的恐怕就是厕所里的那些镜头了。但这可能也是某种败笔,真正的真实是,这种类型的厕所在当今已然是凤毛麟角了。
当然,用“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后现代手法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某种规定的理想气氛,为此,主创无所不用其极。从这个角度看,影片那种让人厌恶而又无可奈何的疯狂现状,是塑造出来了,气氛也烘托出来了,导演的目的也达到了。之所以有“略带后现代”的说法,根据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影片中,想得到宝石的人共有三方:三人团伙、房地产商/港盗大盗和谢小萌。究其起因,窃贼团伙妄想依靠宝物发财;房地产商希望拔掉老工艺品厂的最后一根草,从而将厂房所在地变为利润丰厚的摩登大楼;而厂长之子谢小萌想凭借宝石获得美人芳心。
谢小萌成功了,他成功地用一块仿造品换出了宝石,没料想却栽在了窃贼团伙的手里。工厂的保卫科长包世宏与三路窃贼斗智斗勇,而宝石几经辗转最终到了包世宏手中——虽然他以为自己得到的只是复制品。
整部电影运用了许多辅助内容来为故事发展做铺垫,其中的隐喻颇为有趣,在这里试举两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