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来,专门按照研究所的要求开一炉,生产个几十吨,然后慢慢供货。
可自己这厂不行,那种特制钢管是需要实验性开炉的,不是一炉就能保证符合条件,别的不说,连开三炉如果都不合格,这种特殊钢管就只能当废品处理,不然卖给哪个爹都没人要。
一炉最少也得十吨打底,三炉就是三十吨,再算上人工,电费这些开支,就算最后成功,三十二公斤钢管得卖多少钱,才能把前期试错的成本挣回来。
他这边感叹国营工厂有时候也不自由,遇到摊派任务,赔钱也得支撑,刚走出车间,就看到老蒋的媳妇端着一小盆黄澄澄,还冒着热气的玉米面饽饽朝食堂的方向走去。
看见谢虎山这位厂长难得露面,老蒋的媳妇主动打招呼:
“虎山,今天怎么有空来厂子了?吃饽饽吗,还热着,虾皮儿的。”
老蒋的媳妇能让原来工厂领导跟老蒋竞争,不是没有理由,第一是模样耐看,第二是爱干净,第三是做饭好吃,谢虎山老远就闻着饽饽散发的香味,朝对方走过去,嘴里打招呼:
“嫂子,老蒋晚班,你这个点儿做出来,他还能吃上吗?不得让车间这帮人给抢着分了?”
“不是我做的,是十五队的马嫂子给老蒋送来的,她男人不是趁着农闲在厂里帮忙嘛,好学,总追着老蒋问技术,不好意思白麻烦老蒋,给我送来一盆虾皮儿饽饽,说让老蒋饿了吃,老蒋睡觉呢,我给他留了两个,准备端食堂去,让大伙谁饿了谁吃一口。”女人递给谢虎山一个饽饽,随后就进了食堂。
谢虎山手里拿着还有些烫手的饽饽,因为女人刚才的那句话陷入了沉思。
大伙谁饿了谁吃。
三十二公斤,他不信对方一直就只要三十二公斤的焊管,肯定有一天如果研究明白,得增加产量。
为啥非要自己生产那钢管,县制管厂不是有现成的吗?
大伙谁饿了谁吃,县制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