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城船舶就很好。
当然了,她不是没想过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组长的位置,只是有自知之明。
虽然这个时代强调妇女能顶半边天,可重要岗位几乎没有女同志扛旗的。
所以她有所猜测,三年时间里,徐斯年要是积极向李学武考虑,并在任期内拿到足够多的成绩,就有机会扛这杆大旗。
毕竟要论资历,徐斯年并不比她差,尤其是地方工作经验甚至比她还要强。
既然谋不到辽东工业一把的位置,那就实际点,奔着晋级以后的营城船舶去。
只是李学武并不看好她去营城船舶,徐斯年这几年有多艰难他是相当清楚的。
有人要问老徐在营城有什么好为难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真正做过收购企业和兼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都清楚这里面的道道。且不论各种山头和关系的你来我往,他是既要当裁判员,又要下场踢球的负责人相当的为难。
也就是集团对营城船舶的投资和管理力度一直都很强,不断安排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以及工人稀释原本的人事结构。
就算是这样,据徐斯年反应,营城船舶内部的小圈子也是不老少。他这几年很是有一部分精力消耗在了内部协调方面。
李学武都不敢说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能做的比徐斯年更好,两人走到这一步都很清楚,距离地面太高了,不能来硬的,说以柔克刚好像是儿戏,但也是实情。
要哄,要打,还要耍。
李学武去辽东都要施怀柔之策,更不用说他徐斯年了,忙的他差点后院起火。
徐斯年这样的人精都被折磨的手忙脚乱,卜清芳都没有基层管理经验,哪里理得清这里面的门道,反正他是不赞成的。
从卜清芳关心营城船舶的态度他就能猜测出些许什么,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