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志之上。
小安又跟大家科普了一番后,大家基本都听懂了,这下是真的懂了。
骆铁匠说:“这样也好,让孩子们一口气把该考的都给考完,后面就能长松一口气,要不然,三天两头看书,时时刻刻备考,总感觉脑袋上悬着一把刀,吃不好也喝不好,压力大。”
杨若晴非常认可骆铁匠的话,确实压力大,但凡能去京城参加殿试,几乎就没有落榜的,再差都是同进士。
进士,以及以上,则是天子门生,可以当官,为天子分忧。
可以拿俸禄,可以养活妻小,可以大展宏图,将自己毕生所学进行转化…
“对了,那这么算来,咱大志岂不是要好久才能够回来?”孙氏突然问及这个。
大家都在那掰着手指头算起了日子,现在是八月上旬,马上既要过中秋节了。
大志他们就这几天动身北上,他和左锦陵,以及长淮洲这边的一批上了榜的学子们结伴同往京城。
他们已经开始结交了,大家都是长淮洲出来的学子,去了京城,不管大家接下来成绩如何,将来在朝堂上,在翰林院,他们这些人都是同乡,少不得要互相照拂一二,报团取暖。
“从长淮洲到京城,他们走的官道,最快应该十二天左右能到。”
“到了之后在那边整顿十来天,便要参加殿试。”
“殿试之后到放榜,以及走各种流程仪式,再到归家…恐怕都到腊月了。”
“能赶在过年前回来,就非常不错。”小安说。
众人纷纷点头,“没事没事,这是大事,大事要紧。”
杨若晴忽然想到另一事,问小安:“那小乔呢?小乔和芍药是跟着大志去了京城?还是留在长淮洲?”
“姐,大志说下半年的京城太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