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尚未完全落下,天空仍留着一抹橙红的余晖,科文特花园广场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煤气灯光与雾霭之中。
广场上,观众们三三两两地从皇家歌剧院外走出,绅士们披着黑色披风,手持雕花手杖,与身旁的淑女轻声交谈,她们的裙摆拂过鹅卵石路面,鞋跟敲击石板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街角几个身穿破旧衣衫的男孩沿着人群穿梭,敏捷地避开巡逻的警察,趁机兜售最新的报纸和见不得光的小册子。
靠近花园的几家餐厅与酒馆已经点燃了橙黄色的煤气灯,暖光透过窗棂洒在潮湿的街道上。
酒馆里传来爱尔兰乐手的琴声,掺杂着店主的吆喝和醉汉的大笑。而在另一侧的糕点铺和果摊上,商贩们正在清点今日剩下的货物,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烘焙的面包香气,以及苹果酱与肉桂混合的甜美味道。
一辆四轮马车从狭窄的街巷驶出,车轮碾过石板路面,带起几声轻响。
马儿的鼻孔中喷出一阵白色的热气,车夫轻甩缰绳,将马车稳稳停在了一家低调却极具气派的餐厅门前——Rules。
作为一家开业已经三十多年的伦敦老字号,它最初只是一家提供牡蛎、烤肉和派的小酒馆。
但是没过多久,餐厅创始人托马斯·鲁勒便敏锐的发觉了餐厅位于科文特花园这一良好的区位因素。
众所周知,科文特花园市场是个剧院区和红灯区交织的鱼龙混杂之地,因此时常会有上层社会与文学艺术界人士的秘密造访。但不幸的是,这些斯文败类里的绝大多数都不希望让别人知晓自己是科文特花园的常客,所以自然滋生出了保护隐私的需求。
为此,鲁勒先生别出心裁的在店内设计了几个隔音效果和保密性极佳的私人包厢,并且还将店内的菜单从司空见惯的家常菜升级成了腌虾、烤鹿肉、油煎松鸡等野味料理,可谓是铁了心今后只做高端生意。
事实证明,鲁勒的这次果然押对了宝,自从餐厅转型之后,鲁勒餐厅很快便在伦敦打出了名气,闻风而来的文人骚客们又进一步推高了它的热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