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时它的持续运行时间还不到一纳秒,尽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退相干也就是量子比特的叠加态和量子信息有了极大的进展,在2024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秒级。
但这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之所以这么难,便是因为量子比特的叠加态太过于敏感了。
它敏感到了什么程度呢,一堵混凝土墙中的那些可以衰败的微量元素释放的低水平但无害的背景辐射,都能够干扰到现在的量子芯片中存储的量子比特。
不仅仅如此,还有那些进入地球的宇宙射线,两者足以引发量子比特的退相干。
而针对这个问题,在当初解决了强关联电子体系理论框架的时候,他就通过强关联电子体系理论框架中的拓扑超导体系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或者说理论。
那就是区别于常规超导材料的领域,应用于拓扑量子计算方向的材料的‘马约拉纳零模态’概念。
理论上来说,通过调控外磁场,可以实现有序的、密度和几何形状可调的涡旋结构,这为操纵和编织‘马约拉纳零模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材料平台。
而四个马约拉纳零能模就可编织成一个拓扑量子比特,这种准粒子的编织操作是实现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重要途径,且它的稳定性是远超其他的量子芯片的。
因为它直接避开了传统量子超导—半导体界面这一复杂问题。
但理论仅仅是理论,现实中如何构建这种合适的拓扑量子材料,有着太多太多的麻烦。
比如所需特征离费米能级太远,分布的能量范围太大等等。
直到后面他解决了强关联体系中拓扑物态的产生机制和特性,这才为构建这种合适的拓扑量子材料找到一种可行的理论。
只不过要将这份理论转变成现实,依旧需要无比漫长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