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了笑,德利涅继续说道:“当然了,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可以尽管和我们说。”
“或许我们已经没有了足够的精力再参与这种庞大的研究课题,但作为一群老家伙,说不定我们的经验能在你们迷茫的时候给上那么一点帮助。”
一旁,罗伯特·朗兰兹教授笑着开口道:“正如德利涅说的一样,我们已经老了,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我相信作为新时代的学者,你们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难题,带领数学界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办公室中,一直窝在角落中没有说话的佩雷尔曼忍不住了开口道:“你们把我也算进年轻学者里面去了吗?”
站在他身旁,陶哲轩轻笑了一下,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的年龄好像并没有大多少的样子。”
他是1975年出生的学者,今年51岁。
而佩雷尔曼是1966年出生的,今年60岁。
对于一名数学家来说,3040岁属于青年天才型,菲尔兹奖的颁奖硬性条件就是四十岁以下。
而4060岁的数学家属于中年突破型,这一阶段的数学家或许在精力与创造力上比不上青年学者,但他们的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却不是前者能够相提并论的。
就比如张益唐在58岁时因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成名,65岁再次突破朗道西格尔零点问题。
至于60岁以后的年龄段,则处于晚年持续贡献型状态。
比如现在仍然还算是活跃在数学界的皮埃尔·德利涅、依旧在普朗克数学研究所任职的法尔廷斯等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陶哲轩和佩雷尔曼相差还不到十岁,甚至勉强可以称得上同一个时代的学者。
但两人站到一起,光看外表的话,任谁来恐怕都无法相信两人是同辈学者,年龄相差仅仅不到十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