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器’和‘动能量轨迹追踪探测器’开始了联手对实验数据的捕捉,记录着这场微观宇宙大爆炸。
火花与碎片激射,能量与物质的具现,那部署在管道上的探测器,将这璀璨夺目的光芒完整的记录了下来。
超过六千万个微型传感器不断的捕捉着这些粒子风暴释放的信息洪流,部署在探测器上的钨酸铅晶体则进一步将带电粒子的轨迹转化成一副副能谱图像。
站在总控制室中,徐川的目光落在了监控屏幕上,瞳孔中倒映着那一张张通过探测器捕捉,超算中心实时绘制的原始能谱图像。
对于一名物理学家来说,这种探索未知领域的画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即便是他已经看过无数次类似的数据与能谱图像了,依旧不愿意挪开自己的双眼。
第一轮85Tev能级的碰撞实验很快就完成了,但对于今天的对撞实验来说还远远没有结束。
百米深的地下,那由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构成的长达六十二公里的环形管道并没有停止运转。
相关,那部署在数公里之外的聚变堆在电厂工作人员的控制下进一步提升了输出的能量。
与此同时,负责管控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工程人员正在一点点的调整着对撞实验的参数,准备着进行下一轮的碰撞实验。
很快,第二轮的对撞实验就开始了。
在聚变堆强力的能源供应下,那流转在环形管道中的粒子流束能级从85TeV提升到了100TeV。
如果说徐川的理论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在这一轮的对撞实验中,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增强真空极化效应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而反馈在原始碰撞数据与能谱图像中的表现便是引力波频段出现瞬态峰。
这是仅次于第三轮125Tev对撞实验的关键数据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